• 温医大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院长信箱

培养工作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培养工作 课程安排 正文

关于博士《医学科研设计与方法》课程上课的通知11月30日

发表时间:2019-11-26 10:16:23 点击量:次 分享到

2018级、2019级博士研究生:

《医学科研设计与方法》课程将于11月30日(周六)下午上课,请各位同学提前十五分钟学校一卡通签到入场,14:15分后按迟到处理,不予签到。上课结束后需签退,如提前离开,本次课程按缺课处理。具体安排如下:

日期、地点

时间

内容

主讲

上课对象

11月30

(周

旭光厅

14:00---14:10

开幕主持

18级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眼科学专业除外);

18级在职博士研究生(眼科学专业除外);

19级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眼科学专业除外);

14:10---14:40

能量代谢谱与心血管疾病预警

周永

14:40---15:10

临床跨组学的应用机遇

王向东

15:10---15:40

AI人工智能赋能临床精准医疗

潘有东

15:40---16:10

人胰岛组织的体外再造

程新

16:10---16:40

器官移植机遇与挑战

陈忠华

16:40---17:10

构筑CAR T细胞治疗实体瘤的成功之路

李宗海




 王向东

医学博士,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中山医院临床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上海临床生物信息学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心肺疾病人工智能技术工程中心主任,复旦大学临床生物信息学中心主任,上海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长,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生物医药协会基因检测技术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总干事。曾担任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分子生物科学教授、瑞典隆德大学临床生物信息学的教授、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兼职教授。

主要研究临床生物信息学,疾病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慢性肺疾病,肿瘤免疫学,分子和细胞疗法。

细胞生物学与毒理学杂志(IF=5.097)的主编,临床转化医学杂志执行主编、转化生物信息学系列从书主编,转化医学杂志疾病生物标志物主编(IF=4.17),细胞分子医学杂志亚洲主编(IF= 4.38);和国际专业编委,如美国呼吸重症医学杂志(IF=15),美国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杂志(IF= 5)。他共发表科学论文总影响因子800,引用次数约8494h-因子为48i10-因子为221,并引用期刊影响因子超过8000。  

 周永

国家眼科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副主任(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兼国家中心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所所长。

国家药监局GCP机构评审专家

药物临床试验数据核查专家

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慢病分会全国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慢病分会青年委员会全国委员

Journal of Bio-X Research》杂志编委

中华医学会杂志、《中国卒中杂志》编辑

主要研究方向是心脑血管疾病精准预防防治基础和转化研究

2009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计划。第一负责人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重点项目子课题一项;承担/参与“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重大专项。领导开展全球第二大卒中登记:“中国国家卒中登记(CNSR)”,覆盖132家医院,22490例患者;作为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子课题负责人,完成CHANCE研究多中心运行。发表SCI论文6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Circulation ResearchStroke等杂志发表30余篇,并协助项目团队发表“NEJM”等高水平临床文章。


  潘有东

深圳市科亚医疗集团首席科学家、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人工智能赋能肿瘤新抗原疫苗免疫治疗的研发和临床试验

潘有东博士在《Nature》《Cell》《Immunity》《PNAS》等国际顶尖科研杂志发表高水平SCI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发表文章被点评引用1000余次并多次被Faculty 1000收录和推荐,并曾荣获美国哈佛大学杰出华人生命医学学术奖、美国合作医疗创新发明奖、赛诺菲安万特-杰出青年科研奖及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等荣誉。

师从哈佛大学Fitzpatrick荣誉讲席教授、皮肤癌症研究中心主任Thomas Kupper教授,进行黑色素瘤及皮下淋巴癌等皮肤癌症发病机理及治疗研究,重点研究组织驻留免疫T细胞的分化、代谢及功能机制。潘有东博士在哈佛医学院的另一项研究旨在阐明消除人天花病毒的牛痘疫苗高效作用机制,为预防感染性疾病如流感疫苗的研发以及肿瘤治疗疫苗研发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策略。相关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于《Nature》《Frontiers in Immunology》等杂志。

 程新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灵长类多能干细胞、内胚层干细胞的定向分化。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中科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一项、中科院干细胞先导项目一项等。

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费城儿童医院担任博士后和助理研究员期间获得NIH Kirschstein National Research Award、儿童糖尿病研究基金(JDRF)青年独立PI 特别奖;2013年回国任中科院上海生化细胞所研究员,获得中科院“百人计划” S类人才、上海市“浦江人才”、“留学高层次人才择优“资助”等资助。其人类多能干细胞的中、内胚层定向分化的相关研究工作发表在Cell Stem CellNat BiotechnolDevelopmentCurr Opin Cell Biol 等核心专业期刊。程新研究员建立的新型人内胚层干细胞系smEnSC,作为中科院生化与细胞所的知识产权经第三方评估为价值2004万人民币。

陈忠华

英国剑桥大学博士(PhD Cantab)华中科技大学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1977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先后获硕士、和博士学位;

1987德意志亚力山大·洪堡奖学金(FAvH)赴科隆大学学习;

1989-2000:英国剑桥大学进修、学习、工作;历任英国剑桥大学临床学院外科系临床研究员(Clinic RA)、研究员(RA)、高级研究员(SRA)

现任:《中华器官移植杂志》总编辑,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器官获取与分配管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体器官移植发展特别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红十字会器官捐献首席顾问,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ODTC)委员,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理事。


历任: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主任,卫生部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器官移植学会委员,国际器官捐献与获取委员会常务理事,亚洲器官移植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首例及首批国际标准化器官捐献与移植项目的领导者及实施者;

中国脑死亡概念及临床实践的推动者;

原创性推动 “围死亡医学”新概念及新实践,并在全国多家医院推广应用

曾主持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1项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 1项中国红十字会合作课题。

李宗海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科济生物医药(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科学官

上海市医药质量协会细胞免疫治疗质量管理与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届主任

APEC中国工商理事会青年企业家委员会 委员

主要从事肿瘤靶点的研究与发现、CAR T细胞和抗体药物的研究与开发等。

目前承担科技部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传染病防治”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医药重大项目等课题。迄今已经发表论文近百篇,申报国内外发明专利一百多件。

荣获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上海青年科技英才,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等人才计划。